面对压力,你的应对之道
很多朋友对于面对压力,你的应对之道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压力使注意范围变窄
早期关于压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时间压力这个主题下。1954年Flanagan [1] 的研究显示,在与风险决策有关的情境下,时间压力会使人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此时人的决策重心会更加放在避免损失上,从而发展出回避风险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在重大。。压力下会缩小注意力范围,只聚焦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元素上。这种注意力的局限有可能是坏事,因为它会让人忽视其他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它也可以消除不重要因素的影响,使得最重要的情报脱颖而出。这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相关信息缺少的情况下,文森尼斯号的舰长更愿意相信IR655号是一艘战斗机,而忽视了它是民航的极大可能性,因为自保永远是第一位的。
1993年,Dorner 和 Pfeifer 召集了40名被试进行一个电脑模拟的森林大火消防任务 [2],其中一半被试处于压力状态(被令人烦扰的噪音包围),而另一半被试则没有任何噪音干扰,可以专注在任务上。整个任务持续5个小时,困难程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变化。实验结果很有意思:压力组和非压力组的表现基本相同,但是压力情况下被试更关注在关键问题上,而非压力情况下被试则能够思考的更加深入。这就导致了压力组的被试在决定优先任务时犯错更少,而无压力组的被试在控制火情的任务上表现更优秀。
2012年 Vickers 和 Lewinski 为资深(Elite)..和菜鸟(Rookie)..播放了一段1分钟。。 [3],包括7秒钟镜头切入房间,45秒钟呈现一个壮年人坐在桌边抱怨自己被无缘无故监禁3天,然后越说越愤怒,最后一拳头锤在桌上,同时从怀里掏出一把枪(或者手机),用右手向..开枪(或者开始打电话)。。。中会有很短暂的时间将..的视线定位在。。相关的标志信息上,例如男子的右手,外衣等(如图一),..需要迅速判断情况并决定是否开枪。
结果显示,资深..无论在判断情况的准确率还是控制形势的速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了菜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而在最初的7秒钟里,资深..的目光更多锁定在壮年男子外衣下有可能藏枪的地方,这很可能导致了他们更快的进行预判和行动;而菜鸟..在决定开枪的情境下,不但反应速度远远慢于资深..,更花费了一定时间把注意力从男子身上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枪上,进一步减慢了他们的反应。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同样是压力下狭窄的注意范围,经验却可以改变我们注意的焦点。
危机下,女人更值得信赖?
南加州大学的 Lighthall 等人在2012年的一个实验中发现,当面对急性压力时,男性相比女性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会更快的进行选择,并且更多的进行风险行为以获取更多报酬 [4]。2016年,Tinghoeg 等人在瑞典、奥地利和美国对超过1400名被试进行了一系列决策实验 [5],发现相比于女性被试,男性被试在进行和道德相关的决策任务时更容易表现出功利主义和自私的行为。Rand 等人在对13个类似研究进行元分析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6]:当有压力存在需要用直觉进行快速选择时,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并且这种利他行为还受到外在性别角色的影响,例如当女性认为自己具有更多的男性特质(比如主导力,独立等)而不是女性特质(比如和蔼可亲,温柔等),这些“女汉子”在进行决策任务时的利他行为就会减少。
Rand提出了一个社会启发假设(Social heuristic hypothesis):受到生理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的道德声音说话”(speak in different moral voice)。社会环境对于男性的期待是使用客观逻辑和推理来进行决策,而对于女性的期待则是同理心和利他主义。由于从小在这种社会期待下长大,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容易受到奖励,而违背社会期待的行为容易受到惩罚,所以在潜意识层面,男性和女性也会因为受制于这种社会角色定位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压力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在一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提出了著名的“战或逃”(Fight-or-flight)模型。他认为,当压力不期而至时,人和动物的行为反应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类,要么奋起反抗,要么落荒而逃。这个理论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尽管在2000年时哈佛大学的 Shelley E. Taylor 曾经对它进行过挑战。Taylor 基于一名女性的经验提出了“照料和结盟”(Tend-and-befriend)模型:当面临压力的时候,女性通常会花更多时间去照顾脆弱的子女,寻找社会支持,此时帮助子女度过难关才是她们最首要的关注点;而男性则倾向于从家庭生活中抽身 [7]。Tylor 还发现,女性的这种寻求社会支持的倾向很可能和体内的催产素(oxytocin)水平有关。她发现在急性压力下,女性体内的催产素能够和雌激素(estrogen)结合,诱发女性寻求归属感的行为(affiliation-seeking behavior),并且体内的催产素含量越高,女性在压力下就越是平静,焦虑水平也低,这对于她们照顾孩子十分有利。
面对压力,你的大脑有话要说
经历社会压力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与社会(环境)的格格不入或者矛盾,甚或是我们的言行和别人对我们的期待不相符合,正是这种对社交风险的忧虑导致了压力情绪。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探测这种格格不入或矛盾的是叫做背前侧扣带回皮层(caud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的脑区。我们之所以会畏惧这种社交尴尬,主要还是担心后果——违背了社会或者他人的期待很可能导致社交隔离,受到他人的排斥;而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这种压力,迎合他人的期待,我们的社会地位则有可能提高,因此获得有形或无形的奖赏。研究显示,当人们顺从社会压力的影响而获得奖赏时,大脑中主要负责奖赏加工的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会显著激活;而当人们顺从社会压力的影响而逃避惩罚时,大脑中主要负责情绪调节的杏仁核(amygdala)会显著激活 [8]。
2015年,美国的 Chen 等人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9],在虚拟现实实验室模拟了车流中开车转向的场景,志愿者需要在迎面而来川流不息的车队中快速找到10个安全的空档进行左转。其中一部分志愿者的“车”后紧跟着另一辆红色小轿车,车主人十分不耐烦志愿者停车的行为,充满攻击性的狂按喇叭制造噪音,这就是模拟的社会压力情境(图二)。
实验中的志愿者是大脑腹中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受损的患者(图三),和实验者们预计的相似,因为 VMPFC 和前面提到的背前侧扣带回皮层、腹侧纹状体以及杏仁核有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连接,并且在调节奖励和惩罚的结果评估、控制情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VMPFC 受损的患者在社会压力情况下更容易选择风险系数更大、更不安全的空档进行左转。由此可见,当处于社会压力下时,VMPFC负责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处理多种选择或目标,进行深度的认知加工。如果没有VMPFC进行“理性评估和判断”,我们就会倾向于受到那些显而易见的、带有显著情绪特点的、立刻就能呈现的目标的影响(例如对社会压力进行回应),而会忽视内隐的、需要长时间才会有结果的选择(例如安全驾驶)。
撰文:李世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
参考文献:
[1] Flanagan, J. C. (1954).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1(4): 327–358
[2] Dorner, D. and Pfeifer, F. (1993). Strategic thinking and stress. Ergonomics, 36(1): 1345-1360.
[3] Vickers, J. N. and Lewinski W. (2012). Performing under pressure: Gaze control, decision making and shooting performance of elite and rookie police officers. Human Movement Science, 31: 101-117
[4] Nichole R. Lighthall, Michiko Sakaki, Sarinnapha Vasunilashorn, Lin Nga, Sangeetha Somayajula, Eric Y. Chen, Nicole Samii and Mara Mather. (2012).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ward-related decision processing under stress. SCAN. 7: 476-484
[5] Tinghög G, Andersson D, Bonn C, et al. (2016). Intuition and Moral Decision-Making – Th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 and Cognitive Load on Moral Judgment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PLoS ONE. 2016;11(10):e0164012.
[6] Rand DG, Brescoll VL, Everett JAC, Capraro V, Barcelo H (2016) Social heuristics and social roles: Intuition favors altruism for women but not for m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5: 389±396.
[7] Taylor, Shelley E.; Klein, Laura Cousino; Lewis, Brian P.; Gruenewald, Tara L.; Gurung, Regan A. R.; Updegraff, John A. (2000). 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in females: Tend-and-befriend, not fight-or-flight.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107(3): 411-429.
用户评论
我也常感到焦虑,不知该怎么做选择简直像走在钢筋路上般危险!也许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静下心来思考哪条路更适合自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最近工作忙到要崩溃,生活的各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真的不知道该放弃哪些,也不知道未来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选择都有风险和机会,只要勇敢面对,认真思考,最终都会找到最好的答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总是觉得压力山大,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会后悔一辈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啊,选择往往伴随着焦虑和压力! 我最近也在面临这样的难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权衡利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焦虑和挣扎。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力山大确实让人喘不过气! 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来缓解压力,让自己能够更轻松的面对选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你写得真好啊! 我现在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难题,希望能好好学习下你的方法,找寻出自己心中的方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做个清单,列出每个选择的好坏处,然后按重要性排序。 这个过程会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需求和目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力山大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让自己保持冷静的状态。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反而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永远相信直觉的力量,当你感到内心的迷茫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感受哪条道路更吸引你,那或许就是正确答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力山大确实让人头疼,建议可以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调查, 这样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择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我们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尝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力山大可不是小问题! 要学会给自己一些鼓励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必过于焦虑,用心感受每一步的旅程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大胆的选择,毕竟人生只有一次,要珍惜每个机会去尝试不同可能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力山大让我失去方向感,有时候真的很想去逃避现实。 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法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