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汉末张范兄弟传奇:世家大族在动荡时代如何游刃有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汉末张范兄弟传奇:世家大族在动荡时代如何游刃有余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说起张范,在三国中并不知名。但他却在以文笔简洁著称的《三国志》中有传,而且陈寿说他“忽于荣利”“躬履清蹈”,俨然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不过他的传记通读下来,总让人产生一种左右逢源的假清高模样。
张范游戏图
一、不受婚约
张范,字公仪,河内脩武(今河南获嘉)人。
张范的祖父张歆在汉桓帝时为司徒,他的父亲张延在汉灵帝时为太尉。这么说起来。张范算是世家子弟。从史书的简短记载看,张歆的司徒只干了两年,张延的太尉更是只干了九个月,后来还被宦官构陷,下狱致死。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张歆是留侯张良的后裔。张歆的弟弟张协为卫尉,其子张岱为魏泰山(治奉高,即今山东泰安)太守。张岱后从河内迁居清河(治青阳,即今河北清河),开清河张氏一脉。这个家世就更不得了。
当时的太傅袁隗,想把他的女儿嫁给张范,张范却辞谢不受。袁隗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治平舆,即今河南汝南)袁氏,他的两个侄子正是袁绍、袁术,说起来倒和张家门当户对,那么张范为什么不同意呢?
《三国志》给出的解释是:“(范)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就是说他性情恬淡,安于守道,不重功名,征召不至。这评价像不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但张范果然是这种人吗?显然不是。
张范有个二弟叫张承,字公先,同样知名,因为人端正被征为议郎,后迁为伊阙都尉。伊阙都尉是灵帝在雒阳四周所置的八关都尉(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之一,掌雒阳南伊阙关(今河南洛阳南)守卫及出入。
雒阳周边八关
在董卓作乱京师,天下诸雄起兵讨伐时,张承也想响应。张范的三弟张昭,时也为议郎,这时他刚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过来,他对张承说:“二哥,如今天下诸侯想要诛杀董卓,但是众寡悬殊。而且,诸侯间仓促形成计划,所用之兵又都是田间农民,将领未受抚慰,兵士未经训练,恐怕难以成功啊。董卓此人,倚仗兵势,不行恩义,必不能长久。我看不如选一诸侯,进行归附,然后等待时机,必可心遂所愿。”
张承认为兄弟说得对,于是挂印辞官,从小路跑回河内老家,与大哥张范一起避乱到了扬州。
是不是吃味出不对劲了——老瓢把子张范坐收贤名,老二、老三坐观天下成败,然后伺机摘桃,这是哪门子的“恬静乐道,忽于荣利”?这就是标标准准的沽名钓誉之徒。
二、阻袁猫腻
张氏三兄弟到达扬州后,进一步把这种大哥神隐邀名、小弟抛头露面的把戏玩得明明白白。
当时在扬州的袁术听闻张氏兄弟的大名,就带着大礼前去聘请。张范以生病为由不应聘,因为他的名声太大,袁术也就不敢勉强。
但你张范不招惹袁术也就是了,他不,他又让他二弟张承去与袁术相见。
张范劝谏袁术事迹多有曲笔
袁术这时正一门心思想着僭号称尊,他就试探着问张承:“当年周室衰颓,始有齐桓、晋文称霸;暴秦失政,高祖得以龙兴。如今孤(当时袁术自称徐州伯)土地广阔,士民广众,想建桓文、高祖之功,如何呢?”
袁术这就是赤果果的谋反了(参见袁术篇)。那么张承是如何说的呢?张承说:“此事在德不在强,能以德政统御天下,那么即使资质平常,也可成就王霸之业。若其不然,冒天时而动,天下所弃,如何能成功呢?”
袁术听了,心里就有点不高兴。
当时曹操正要征冀州袁绍,袁术就又问张承:“如今曹操想用数千疲弊之兵,对抗十万之众,可谓不自量力矣。先生以为如何呢?”
张承又说:“今汉室虽衰弱,但天命仍未改。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百万之众不足惧也。”
袁术听了,更是作色不悦。张承也就离去。
张承这话,虽然称不上堂堂正正,至少也算绵里藏针。但是,这段记载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就使这一。。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从“是时,太祖将征冀州”,及袁术所说“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来看,这无疑说的是袁曹间的官渡之战。但官渡之战,即使从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准备出兵南下算起,时间线也对不上。因为,袁术僭号是在建安二年(197年),他怎么会如此穿越地去问两年后的事?
张范事迹在评官渡之战时露了马脚
我们再退一步,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兵败张绣后,确实曾向荀彧提出过,袁绍来信傲慢无礼,他想征讨而力有不逮。问题是这是曹操与荀彧间的私下计议,难不成荀彧暗中与袁术有往来?
三、扭捏投曹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冀、青两州,派使者迎张范。张范这时又因“病”留在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但他再派他二弟张承去拜见曹操,曹操表拜张承为谏议大夫。
这时《三国志》又插记一个故事,用以彰显张范的“躬履清蹈”,也就是行为有清操的意思。说当时张范的儿子张陵与张承的儿子张戩一起被盗匪劫获,张范就去向匪求告,要他们放了两个孩子,这些盗匪就把张陵给放了。张范却说:“诸位大侠把我儿张陵放了,我很感激。但我侄儿张戩年龄尚小,我情愿以张陵换回张戩。”那些侠盗一看,此人是条汉子,于是就把两个孩子都放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自领丞相的曹操征荆州后北还,张范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与曹操相见。曹操即以张范为议郎,并参丞相军事。张范这时也不病了,扭扭捏捏就了职。
张范后来还是投了曹操
史载曹操对张范十分器重,每次出征,他都让张范、丞相征事邴原和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后方。曹操还对曹丕说:“若你有所举动,必须向此二人咨询后方可定夺。”曹丕因此对二人执子孙之礼。
张范好扶贫济困,以致家无余财,远近孤寡之人听闻他的名声,都前来依附。别的官员馈赠他的礼物,他一笑收下,但一概不用。待到送礼者走时,他再一一送还。
建安十七年(212年),张范去世。
他的弟弟张承,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时,以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治邯郸,即今河北邯郸)太守,在任上政化大行。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时,征张承参军事。但到达长安时,张承病逝。
后来曹丕即帝位,以张范另一子张参为郎中。张承的孙子张邵,入晋后为中护军,后与他的舅舅杨骏一起被晋惠帝所杀。
回到前边的问题 ,张范为什么拒绝袁隗的婚约?从张范、张承兄弟都任过参军看,他们是有一定的计谋的。所以我觉得张范这还是计在长远,静待天下形势而已。
张范三兄弟,是汉晋禅代之际,大家族无节操左右逢源的一个缩影。可惜,他们仍逃不出兴衰周期率,还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
至于陈寿为什么在张范事迹上遮遮掩掩,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他在写《三国志》时,张氏后人还和他同殿为臣,所以不得不用了点曲笔。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袁涣是刘备错失的大才?不,他只是自媒体时代吹嘘出的网红
◆为什么一再拒绝曹操的封爵?田畴:我是家臣不是国臣
◆救老妈还是救老婆:看两千年前的邴原是怎么回答的
◆管宁:乱世中坚守节操的精神洁癖者
标题:汉末张范兄弟传奇:世家大族在动荡时代如何游刃有余
链接:https://www.ltthb.com/news/xydt/12611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太棒了!我之前对汉末的三国时期的了解很少,看完这篇之后真的对张范兄弟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经历的确反映出当时的世家大族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游走在不同势力之间,最终获得一份安稳的归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历史人物身上最迷人和复杂的,就是那些能够在纷乱年代里取得成功的人。张范兄弟的例子非常生动,他们的策略和手段确实令人折服,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在乱世中“左右逢源”的本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篇文章分析得很好,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局限性。比如只聚焦了张范兄弟的经历,而忽略了其他不同阶层的百姓在乱世中的处境和应对策略,这或许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末三国的势力纷争确实令人眼花缭乱,像张范兄弟这种游走在各个阵营中的人物,既可以获得利益,但也存在巨大风险,不得不谨慎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左右逢源”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乱世中,并非只有强硬的态度才能生存下来,有时候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多面手的能力更加重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张范兄弟的故事确实让人震惊啊!他们这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让我不得不思考历史人物的动机和现实背后的复杂关系。乱世真的会扭曲人的性格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让我好奇了,我想进一步了解汉末三国时期的。。格局和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张范兄弟的故事只是一个小插曲,我相信背后还有更精彩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揭开。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不太认可“左右逢源”这种生存法则,我觉得更应该保持正直的品格,即使在乱世之中也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很 appreciate 这篇博文的分析。汉末三国时期确实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年代,张范兄弟的故事就如同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了权力、利益和人性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让我对世家大族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在乱世中游走、策略制定的能力,以及他们如何维护自身利益,让人感叹不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文章后,我更加珍惜现在社会的稳定和和平。那些乱世中的故事提醒着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维护社会和谐秩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过于理想化了,它把张范兄弟的经历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乱世中更多人承受的痛苦和磨难。更真实的历史应该展现出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挣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张范兄弟的故事的确很有意思,但我们不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历史事实来学习,更要从中提取出关于人性的思考,例如:在权力面前,人心是如何被扭曲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用故事解析历史的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地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物。我期待作者能写更多这样的博文,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秘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中提到的“左右逢源”是一种生存策略,并非一种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更广大的社会影响,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张范兄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乱世中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他们为了自保不得不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但这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文章写得太偏颇了,只关注了少数人,忽略了大众人群在乱世的挣扎。历史应该更加全面客观,才能更好地让我们领悟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真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